仔仔媽誠心推薦,值得你/妳看看的一篇文章,
尤其是有小孩/未來會有小孩的爸媽,真心希望你們認真看看這文章。
仔仔媽本來規劃自己在仔仔長大上學後可以投入慈濟資源回收的義工行列,這個念頭一直都在,所以我把環保列入生活的一部份,因為『環保是一種生活態度』,不該是配合政府規定、不該是因為有$。
政府當初提倡不提供塑膠袋,多使用環保袋,這樣的政策後來也是不了了之。因為消費者沒有環保的消費觀念,自然只是為了配合而配合,但還是考量自身的方便性,商家為了顧客方便性,還是提供了塑膠袋~等等。而外食者增多,使用量越來越大,人手一杯飲料、塑膠袋,這樣的製造量我們/地球來得及消化嗎?
→請一起修正我們的觀念吧!這些都是"末端環保"。
『從搖籃到搖籃』在講述從設計端就開始想到環保,不因自己設計造成地球負擔。這篇文章告訴我們,當我們使用一次性餐具時,所增加的不只是『心理慰藉的回收』,而是毒害地球。
→價格VS價值
我知道眼前看到的環保商品第一個感覺是『貴』,是我們得先付出比較多的$,但是價格低又可能衍生成本是低廉的化學物質,在你所使用的日常用品中,造成慢性中毒,而你得支付龐大的醫藥費、時間這些代價,您又是否列入了計算的價格內?辛苦的工作,無非是想讓生活品質更好,所以為何不捨得投資自己的健康/還有生活?這樣想想是否會覺得有價值?
環保,並不是選擇昂貴的環保商品,也不是花時間,價格與價值,只是你願不願意做的心態。
仔仔媽擔任環保媽媽的目的:希望為孩子有個乾淨的未來,擁有健康的生活。所以我把環保融入我的生活,隨身攜帶餐具,環保杯,也能避免飲食污染A型肝炎等等的隱憂。所以請你/妳也把環保列如你的生活習慣之一吧!
所以我也開始想,我也還能做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
【擷取部分文章】
葉食台灣創始人王馨曼,卻用了她的碩士論文、工作經驗告訴我,原來當我以為撿到優惠而開心消費時,我們都在傷害地球,而所謂的回收,其實只是心靈上的慰藉居多。別誤會,她不是環保份子,相反的,她是生產鏈中最能鼓勵消費的「電子零件設計師」。
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研究所碩士畢業,王馨曼本以為自己會像其他同儕般,憑藉專長,一生致力於設計出一輛曲線性感的跑車或者熱賣商品,直到她以「手機的過時性」為題,研究消費者換手機的心理時,卻發現在產品、消費者行為與環境資源的三角關係中,自己的位置,正是推動齒輪往錯誤方向的關鍵推手。
她逐漸摸清了一件事:「幫大老闆賺錢」,就是多數工業設計師的存在目的,「我甚至在某本刊物上,看過文章內容是設計師近乎無恥地高聲討論,要怎麼讓顧客維持對商品的信心和滿意度,但同時讓商品很快地壞掉?」她激動地說。
「所以我開始想,我還能做什麼。」
完整文章請看這:一只「葉碗」設計,她要顛覆設計師服膺消費、背叛環境的宿命
留言列表